JJF 1001-1998 通用計量術語及界說
JJF 1059-1999 測量不確定度鑒定與表明 計量校準
JJF 1101-2003 環境實驗設備溫度、濕度校準標準
GB/T 10587-2006 鹽霧實驗箱技能條件
GB/T 2423.17-2008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實驗第二部分 實驗辦法 實驗Ka;鹽霧實驗辦法
運用本標準時,應留意運用上述引證文獻的現行有用版別。
三、術語
a. 實驗箱
密閉的箱體或空間,其間某部分能滿意規則的實驗條件。
b. 溫度設定值
用實驗箱操控設備設定的希望溫度。
c. 實驗溫度誤差
設備在安穩狀態下,實驗箱溫度設定值與作業空間中心點修正后的溫度平均值的差值。
d. 溫度動搖度
設備在安穩狀態下,在給定的恣意時刻距離內,作業空間內任一點的和溫度
之差。
e. 溫度梯度
設備在安穩狀態下,在恣意時刻距離內,作業空間內恣意兩點修正后的溫度平均值之
差的值。
f. 溫度均勻度
設備在安穩狀態下,在恣意時刻距離內,作業空間內中心點修正后的溫度平均值和其
他點修正后的溫度平均值之差。
四、計量特性
1) 外觀
2) 外觀不得有影響運用的缺點。
3) 應設有溫度調理,指示等儀器儀表或設備,其外形構造應無缺。
4) 實驗箱箱蓋(門)應密封牢靠,不該漏氣和有鹽霧溢出。
5) 有鹽霧沉降量指示設備。
6) 安全功能
7) 絕緣電阻
在環境溫度為(15~35)℃,相對濕度45%~75%條件下,接線端子對箱體金屬外殼之間的絕緣電阻值應在實驗箱正常作業條件,停機后10min 內完結,滿意熱態1 MΩ 以上。
8) 絕緣強度
在環境溫度為(15~35)℃,相對濕度45%~75%條件下,接線端子對箱體金屬外殼之間能接受50Hz、溝通電壓1500V、施壓時刻1min,應不呈現擊穿或飛弧景象。
9) 實驗箱的校準參數
實驗箱的實驗溫度誤差、溫度動搖度、溫度梯度、作業室內鹽霧沉降率技能要求見表1。

五、校準條件
1. 環境條件
溫度:(15~35)℃;
相對濕度:不大于 85%;
氣壓:(80~106)kPa ;
其它條件:周圍無激烈振動;無陽光直接照耀或別的冷、熱源直接輻射;無激烈氣流,
當周圍空氣需強行活動時,氣流不該直接吹到箱體上;無強電磁場影響;無高濃度粉塵及
腐蝕性物質。
2. 供電條件
電壓:(220±22)V;(380±38)V;
頻率:(50±0.5)Hz。
3. 負載條件
在空載條件下校準。
4. 規范器及別的設備
5. 溫度校準設備
溫度校準設備由溫度傳感器和溫度顯現儀器構成,時間常數應小于20s。溫度校準設備的拓展不確定度U ( k =2)應不大于0.4℃。
6. 別的設備
玻璃漏斗:選用直徑 100mm 的玻璃漏斗。量筒:選用容量 50mL 的量筒。
7. 絕緣電阻表
直流電壓為 500V;準確度等級10 級。
8. 耐電壓實驗儀
輸出溝通電壓:(0~1500)V;輸出頻率:50Hz;輸出功率:不低于0.25kW。
9. 絕緣電阻查看:堵截電源, 將電源端子短路,按4.2.1 條規則的部位進行測量,測量時,應安穩5s,讀取絕緣電阻值。
10. 絕緣強度查看:堵截電源,將電源端子短路,按4.2.2 條規則的部位,在耐電壓試驗儀上進行測量。測量時,實驗電壓應從零開端添加,在(5~10)s 內滑潤均勻地升至試驗電壓規則值(差錯不大于10%),堅持1min 后,滑潤均勻地下降電壓至零,堵截實驗電源。
11. 實驗箱溫度參數的校準
實驗箱的實驗溫度誤差、溫度動搖度、溫度梯度、溫度均勻度、作業室內鹽霧沉降率可并且進行校準。
12. 實驗溫度的挑選
校按時挑選溫度設定值35℃作為實驗溫度。(用于耐腐蝕實驗時,主張挑選溫度設定值50℃作為實驗溫度)。
13. 校準點的方位
校準點的方位應散布在實驗箱作業室內的三個水平校準面上,簡稱上、中、基層。上層與作業室頂面的間隔是作業室高度的1/10,中層經過作業室幾許基地,基層在底層樣品架上方10mm 處。校準點除基地校準點坐落作業室幾許基地外,其他各校準點到作業室壁的間隔為各自邊長的1/10,但關于作業室不大于2m3 的實驗箱,該間隔不小于100mm。
注:作業室具有斜頂或尖頂時,頂面為經過斜頂面與筆直壁面交線的設想水平平面。
14. 校準點的數量
溫度校準點用A、B…M、N、U 表明。
a. 作業室容積不大于1m3 時,溫度校準點為5 個,O 點為作業室幾許基地處,布放位
置如圖1

a. 工作室容積大于1m3 且小于等于2m3 時,溫度校準點為9 個,O 點為工作室幾許
基地處,布放方位如圖2

注 1:關于臥式實驗箱,圖1、圖2、圖3 中正面的方位可視作噴霧設備的方位。
注 2:關于帶有可移動的噴霧塔的實驗箱,中心點的方位可按具體情況由供需雙方洽談斷定。
a. 校準過程
將實驗箱的溫度調理到實驗溫度,使其升溫到實驗溫度后,開端接連噴霧。當作業空間中心點的溫度值首次到達規定值,并安穩2h 后,每隔2min 對悉數校準點的溫度值測量1 次,在30min 內共測15 次。
b. 數據處理
c. 各校準點 15 次溫度平均值核算導熱系數測定儀校驗方法
CYJC414
—
2007
1
.適用范圍
本方法適用于新購和使用中的導熱系數測定儀的校驗。
2
.
技術要求
2
.
1
按
GB 10294
—
88
《絕熱材料穩態熱阻及有關特性的測定
防護
熱板法》
,用導熱系數測定儀對標準參比板進行測定,求得導熱系數
的測定值。
2.2
參比板應采用國家標準樣品《絕熱材料導熱系數參比板》
,標準
號:
GSB Q30002-1997
3
.校驗方法
3.1
先將參比板在
105
±
5
℃干燥箱內干燥
48
小時以上(達到恒質狀
態)
。
3.2
按
GB
10294
—
88
《絕熱材料穩態熱阻及有關特性的測定
防護熱
板法》對參比板進行檢測。檢測時,參比板的冷面和熱面溫度差應控
制在
20
~
50k
,并且檢測溫度應控制在
-30
℃~
100
℃范圍內,最高溫
度不超過
150
℃。
3.3
達到穩態條件后
,
結束試驗,計算導熱系數
λ
r
值。
3.4
參比板的導熱系數
λ
r
值按下式計算:
λ
r=
-
2.2181
×
10
-3
+101869
×
10
-4
×
T
式中
:
λ
r
——導熱系數
,W/m
·
K;
T
——試件平均溫度
,K
。
導熱系數測定儀校驗方法
CYJC414
—
2007
1
.適用范圍
本方法適用于新購和使用中的導熱系數測定儀的校驗。
2
.
技術要求
2
.
1
按
GB 10294
—
88
《絕熱材料穩態熱阻及有關特性的測定
防護
熱板法》
,用導熱系數測定儀對標準參比板進行測定,求得導熱系數
的測定值。
2.2
參比板應采用國家標準樣品《絕熱材料導熱系數參比板》
,標準
號:
GSB Q30002-1997
3
.校驗方法
3.1
先將參比板在
105
±
5
℃干燥箱內干燥
48
小時以上(達到恒質狀
態)
。
3.2
按
GB
10294
—
88
《絕熱材料穩態熱阻及有關特性的測定
防護熱
板法》對參比板進行檢測。檢測時,參比板的冷面和熱面溫度差應控
制在
20
~
50k
,并且檢測溫度應控制在
-30
℃~
100
℃范圍內,最高溫
度不超過
150
℃。
3.3
達到穩態條件后
,
結束試驗,計算導熱系數
λ
r
值。
3.4
參比板的導熱系數
λ
r
值按下式計算:
λ
r=
-
2.2181
×
10
-3
+101869
×
10
-4
×
T
式中
:
λ
r
——導熱系數
,W/m
·
K;
T
——試件平均溫度
,K
。
導熱系數儀的校準方法
在節能意識逐步提高的今天,導熱系數測試儀,已經在廣大檢測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但對于它的校準方法現今還沒有一個可靠穩妥的方法。
本文在多次校準比較的基礎上提出一
種校準方法供大家探討,在實際工作中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
導熱系數儀原理和特點
導熱系數儀是一種基于傅立葉導熱定律而進行材料導熱系數測量的儀器,
在導熱過程中,
單
位時間內通過給定截面的熱量,
與該截面的面積和垂直于該截面方向的溫度梯度成正比,
在
一維穩態導熱時,其數學表達為:
(1)
經過積分換算,公式
(1)
可以推導出
(2)
其中,
——為被測材料的導熱系數,
;
Q
——為通過被測材料試樣的傳熱量,
W
;
h
——為被測材料試樣的厚度,
m
;
A
——為計量板的面積,㎡;
——為被測材料試樣高溫傳熱面的平均溫度,℃;
——為被測材料試樣低溫傳熱面的平均溫度,℃
這個公式成立有
3
個前提條件:
(1)
傳熱是一維傳熱,
側面沒有熱傳遞或熱損失;
(2)
被測材
料具有各向同性或垂直導熱截面上有相同的熱物性;
(3)
溫差是被測材料兩個傳熱面上溫度
的差值。
但是,
在實際中測量由于儀器設備和測量手段的約束,
往往無法理想的滿足這三個
條件,
只能使之產生的影響最小化。
例如使被測材料材質盡量均勻,在側面增加絕熱板,減
小側面熱損失,在盡量靠近熱板表面處埋設溫度傳感器,減小接觸熱阻等。
所以,實際應用中的導熱系數儀通常由計量加熱單元、冷板單元、防護單元、控制系統、測
量系統、壓緊系統和制冷機構組成。裝置主要結構如圖
1
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