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卡尺CNAS校準證書 計量校準,是一種測量長度、內外徑、深度的量具。游標卡尺由主尺和附在主尺上能滑動的游標兩部分構成。若從背面看,游標是一個整體。游標與尺身之間有一彈簧片,利用彈簧片的彈力使游標與尺身靠緊。游標上部有一緊固螺釘,可將游標固定在尺身上的任意位置。主尺一般以毫米為單位,而游標上則有10、20或50個分格,根據分格的不同,游標卡尺可分為十分度游標卡尺、二十分度游標卡尺、五十分度格游標卡尺等。游標卡尺的主尺和游標上有兩副活動量爪,分別是內測量爪和外測量爪,內測量爪通常用來測量內徑,外測量爪通常用來測量長度和外徑。深度尺與游標尺連在一起,可以測槽和筒的深度。
通用卡尺CNAS校準證書 計量校準
在形形色色的計量器具家族中,游標卡尺作為一種被廣泛使用的高精度測量工具,它是刻線直尺的延伸和拓展,它最早起源于中國。古代早期測量長度主要采用木桿或繩子,或用“邁步”“布手”的手法,待有了長度的單位制以后,就出現了刻線直尺。這種刻線直尺在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在公元前2000年的我國夏商時代都已有使用,當時主要是用象牙和玉石制成,直到青銅刻線直尺的出現這種“先進”的測量工具較多的應用于生產和天文測量中。
中國漢代科學技術發達,發明了大量的領先當時世界的先進儀器和器具,如渾天儀,地動儀、水排等,這些圓軸類零件的誕生,都昭示這刻線直尺在中國的誕生。在北京國家博物館中珍藏的“新莽銅卡尺”,經過專家考證,它是全世界發現最早的卡尺,制造于公元9年,距今年1900多年。與我國相比,國外在卡尺領域的發明晚了1000多年,最早的是英國的“卡鉗尺”,外形酷似游標卡尺,但是與新莽銅卡尺一樣,也僅僅是一把刻線卡尺,精度和使用范圍都較低。
最具現代測量價值的游標卡尺一般認為是由法國人約尼爾·比爾發明的。他是一名頗具名氣的數學家,在他的數學專著《新四分圓的結構、利用及特性》中記述了游標卡尺的結構和原理,而他的名字Vernier變成了英文的游標一詞沿用至今。而這把赫赫有名的游標卡尺至今沒有見到,因此有人質疑他是否制成了游標卡尺。19世紀中葉,美國機械工業快速發展,美國夏普機械有限公司創始人與1985年秋,成功加工出了世界上第一批四把0-4英寸的游標卡尺,其精度達到了0.001毫米。1854年荷、法、德、英、都普遍用上了游標卡尺,1856年日本也普及了游標卡尺,游標卡尺的制造技術逐漸更新迅速提高,使之成為了通用性的長度。
|